有人说,日本若加入北约,中国麻烦就大了,如果中国放任不管,让日本加入北约,中日发
有人说,日本若加入北约,中国麻烦就大了,如果中国放任不管,让日本加入北约,中日发生冲突,北约就要群起而攻之,中国会面临巨大压力。自二战战败以来,日本在《和平宪法》的约束下只能维持防御性质的自卫队,军费长期被限定在GDP1%以内。而近年东京动作频频,军费连续多年上调,甚至突破1%红线,还推动解禁集体自卫权,谋求远程打击能力,并积极参加北约峰会、推动设立东京办事处。若真成为北约成员,东亚的安全格局必将被打破,中俄及朝鲜都会感到压力。不过,日本要正式入约并不容易。这事儿首先就卡在了名字上,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”,地理属性写得明明白白。日本远在太平洋,这第一步就跨不过去。北约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,任何重大决策,都需要全部32个成员国点头才行。当初想在日本设个联络处,就因为法国明确反对而搁浅,可见想拉拢所有成员国支持一个亚洲国家加入,难度有多大。更现实的是,欧洲国家现在自顾不暇。俄乌冲突打乱了欧洲的安全节奏,德国、法国、波兰等国每天都要为能源、难民和军援乌克兰操心,北约内部更是疲于应对东欧战线的消耗。即便有人喊着要“关注印太”,实质上也只能派出几艘护卫舰或一支小规模演习部队过来露个面,象征意义大过实战价值。就算日本真的突破障碍加入北约,这份“集体防御”承诺能延伸到亚太多少,谁也不敢打包票。真到要动手的时候,各国首先盘算的必然是自家能源、选票和经济利益,那顶跨越半个地球的保护伞可信度自然要打上问号。更何况,经济这根缰绳始终拴得牢。中美两国年贸易额高达6800多亿美元,七万多家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,对华出口直接或间接支撑着近百万美国本土就业岗位。特斯拉在上海建立储能超级工厂、苹果公司坦言其辉煌离不开中国供应链,这些都是扎在现实里的利益纽带。地缘政治可以喊得惊天动地,但资本的冷静计算足以让许多冲动的计划在落地前就被搁置。不止美国,德国、法国这些欧洲大国在中国的商业版图同样庞大。任何可能破坏这种稳定经贸关系的举动,都会首先遭到本国商界的强烈反对。回头看日本自己,它作为一个岛国,经济高度依赖海上运输。台湾海峡就是它经济的生命线,在这种情况下,轻易将自己的经济安全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下,无疑是投鼠忌器。面对外部的风吹草动,中国最有效的应对,其实不是硬碰硬。中国的底气,来自于其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,以及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,这才是应对一切挑战的“定盘星”。与其被动应对,不如主动塑造。最终,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做好自己的事。一个社会稳定、经济繁荣、科技领先的中国,自然能削弱任何外部军事同盟的价值。到那时,日本是否加入北约,或许就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话题了。